在天津有句老话:除了生死,最穷不过要饭。
忘不掉过去,放不下现在,触不到将来。忙忙碌碌一生,小时候为了学习,每天埋头苦读;长大后远离家乡,为梦想远航;成长后,回想过去的诗和远方,现实面对的柴米油盐,上有老和下有小的生活琐碎。
原以为一切都离自己很遥远,爱情、家庭、事业,还没有到那个时候,自己还年轻。时光如梭,岁月无痕,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十这道坎。花前月下,亲亲我我,甜言蜜语,这些都已经没有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来得直实。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里,舍不得,放不下,当然也就拿不起。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抛开过去的陈年旧事,舒展胸怀去拥抱美好的当下。
在一次去南华寺参观六祖真身,让法师为了做一块佛牌给开光,上面写着:看破、放下、清静、自在,这几个字,好似一个人走过的一生。
看破是一种认知,超世俗的眼界和格局;放下是对自己过往的得失不计较,对人生的甘苦不以搅心;清静是一种心境,就如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在是一种身处黯然依旧不失色,坚持内心的从容,身心的舒坦。
《菜根谭》中有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表达的不仅是一种现实景象,更是一种内心的自在心境。
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听起来很励志,很多人因为这种励志的话语思想转不了弯,纵然选择错了,也还是在苦苦的坚持,不肯放过自己。
好比三毛在《走遍万水千山》中夜戏——雨原之二,秘鲁纪行之二中写到的那位吹笛子的音乐家一样,为了梦想卖掉了房子、车子,从一个人到组建一个乐队。可是,三毛他们去看演唱的那场,整个场却只有他们三人,9美元,十七个人演出,能吃到什么?
为了梦想,在大雨中不断的拉客人,时间到了还没有开始。还骗三毛们说自己的票子全卖给了旅行团,这种为梦想骗人己的艺术家,固执没话说。对生活的承诺,客户对自己的信任,在演出结束后,还一个人特意为三毛演奏一曲标题都尚未定的作品。
三毛在书中这样写道:演奏的人,闭上眼睛,将自己化为笛,化为曲,化为最初的世界,在那里面,一个神秘的音乐灵魂,低沉缓慢地狂流而出。刚才的民族舞蹈和演奏再不存在,全室的饱满,是那支音色惊人浑厚的笛,交付出来的生命。
这里用交付出来的生命形容那位演奏笛子的人的专注和专业,也许是他自己对之前对三毛他们的承诺道歉,或是对有人对自己的认可而拼尽全力。
一只简单的笛子,表露了全部的情感和才华,这场演奏,是个人一生知音未得的尽情倾诉,而他尽将这份情怀,交给了一个广场上的陌生人。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所谓的音乐艺术家,只是为了不原谅自己,期许能让别人感知受益。
三毛在文中继续这样写道:奏啊奏啊,那个悲苦潦倒的印地安人全身奏出了光华,这时的他,在台上,是一个真正的君王。我凝视着这个伟大的灵魂,不能瞬眼地将他看进永恒。
不能原谅自己,是为了感谢那些对自己赞许的知意,是为尊重那些对自己抱希望与寄托的歉意。原谅是放下,在那位印地安人看来,放下,也许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否定。
这世界如此寂寞,没有按下的发送键,季风的转向,云雨的流动和鸟的迁徙,以及没有对你说出口的再见。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常听到你为什么会这样,你怎么可以这样?我们计较着别人的得失,放不下自己的欲望,总想什么都能顺心。对他人的期许过高就容易失望,对自己的要求过去就会坠落。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可是自己为什么又要这样呢?
放下自己的执念,淡化自己的欲望,用心生活,不做语言的巨人,让自己内心坚如磐石,做行动的圣人。所有相遇都是来之不易,所有的过往都是生活所需,过去不等于未来,那些犯过的错,走歪了的道,伤害过的人,无法抹却。未来的生活就是当下的每一天,珍惜他们的来之不易,好好面对。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反省复盘不是念旧不饶,提及价值不是糊乱过往。原谅自己,生活就是每一天全新的自己,对面它,就是最好的尊重。
原文:轻腾创者,真菌克星微商圈创始人,爱好文字,忠于原文创作,80后互联网创业者。喜欢的朋友别忘记分享给你的好友,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长,在有深度的互联网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