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赚大钱?
前几天看一位大咖在文中写道:聪明的人喜欢花钱去买别人的时间和技术,让别人花精力为自己赚;普通人总喜欢什么都亲力亲为,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赚钱。前者赚大钱,后者赚小钱,前者是资本家,后者是实干派。
不懂的时候,花钱买别人的过去的成败经验,自己学习后实操领悟。有能力的时候,打开了自己认知的大门,靠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来赚钱。
每个人都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用来探索与实践,却不愿意轻信别人过住的经验,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挑战本质,不服输,不屈服。青春期的孩子常有的性格就是叛逆,而成年人的世界里,何尝也不是拥有这种叛逆的思想。
你说对的,那是你所经历的;你说不对,他说那是因为你的能力。可结果,他非得花上更多的时间来验证自己的正确性,不愿意相信别人讲的确定性。
比如小孩子做错事情,你对他说,为什么你总是犯这样的错,就不能做好一点吗?在他的内心对话就是,我本来可以做好的,就是因为你的态度让我不想做好或是影响我不能做好,就算我可以做好,你也不配看到我优秀的结果。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讲过,沟通不应该是责备式,也不应该有攻击性。沟通,应该是提醒式和引导式,让别人回答自己想要的结果。
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语言改变了多数人原本的行为轨迹。
今天去市区办事情,我跟着导航走到城中村的一人小巷,结果前面临时封路,不能过去。调回来大概300米,遇几有车辆开过去,我好心提醒那位大哥,说前面封路了,不能过去。但是,他并不相信,淡淡的说了一句,我过去看看。言语中,还是相信自己的选择。我靠边停下,过两分钟,他回来了,见我听在那里,他说确实封路了。
有时候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很多时候没有眼见到,自己也没有主观的判断,不想盲从,就会重新相信自己最开始的决策。
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从A地到B地,两地相隔60公里。通过导航,不走高带,60公里,看到地图上需要70分钟;走高速,70公里,地图上显示55分钟,约10元高速费。但是,距离你需要抵达目的地还有1个小时20分钟。假如目的地是你要见一位大客户,你会怎么选择?
相信是选择走高整,虽然路程远,但时间少,虽然花点钱,但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第一种人想的是成功了我可以赚多少钱,第二种人想的是花这个钱不值得,还是不走高速。
可是恰不巧,遇上塞车,一下耽误了15分钟,是不是就会错过最好的见面时间,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有可能,生意就黄了。
有时候看起来可很快到达终点,结果却慢了很大一截,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大学时候那位照相的老师傅常说的,慢就是快。在看燕双鹰系列的电影,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冷静才能进行正常的思考。只要足够冷静,凡事留给你的时间都是有多余。
上学时候总难免忘记带这,忘记带那,临出门时间就会慌乱。那时候我哥他们常说的,忙是可以,但不能慌。忙是内在,慌是表象。
花钱学习,用知识换钱,再用钱换时间,用时间来学习。生活就是一个闭环,一处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全局。
省去更多的时间去验证别人已经验证过的东西,至少得先解决自己当下的关键问题。
不绕行的人生,慢即是快。
原文:轻腾创者,真菌克星微商圈创始人,爱好文字,忠于原文创作,80后互联网创业者。喜欢的朋友别忘记分享给你的好友,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长,在有深度的互联网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