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变现模式目前接触到最多的有三种。
一是附属于其它行业如教育等。作用是通过微信等平台及时更新最新信息,建立社群服务维护客群。但是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广告作用,转化不是很乐观。
而新媒体人在这其中就更难了,由于新媒体和市场是两个部门,通常而言引流直接会联系到市场部,因为这样少了中间环节,更直接高效,能避免客户流失。所以引流变现考核这一块新媒体运营者的绩效基本上没什么意思。另一方面,由于发布的内容受限,所以创意策划容易遇到天花板。
二是建立大v号,获取广告收益和流量主收益。但是,资讯类的内容由于是刚性需求,尤其是一些地域性鲜明的号服务更精准,所以会有较大的流量。但是,一旦投放广告,阅读量就没那么可观了。比如平时微信头条平时阅读量成千上万的号,投放的广告阅读量也就200多。而由于公司大v号很多,个人没有足够精力去运营,只能请职工运营,但是这其中付给职工薪水之后,其利润也就没那么可观了。
而对于运营者来说,每日有5个账号,每个账号发8条内容,一共要发40条内容。所以,由于产量太大,行业内都只能互相复制粘贴。甚至来不及思考排版,只是修改一下微信号的头部和尾部即发送。久而久之,文案能力势必会下降,那个人职业危机也可能来临。因为无法驾驭其它需要思考策划的工作了。
三是对广告主负责,产出广告内容,除了以前的房产和文旅策划,目前这种模式最普遍的是短视频广告行业。一般公司由编导、摄像、演员、后期以及信息流运营组成。目前,这类人工资较高,但是编导日均产出5个剧本,压力大。且行业互抄创意、bgm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