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每个真正厉害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是习惯于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然后重新组装自己。所谓的成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解剖中寻找到真实的原因,然后切除毒馏,重新缝合。
人这辈子会遇到很多事,生来的天性就是更容易宽恕自己,苛责别人。太过相信自己,天生觉得自己更优秀,更正确些。只有在经励挫败后,才开始总结反馈,重新审视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过往,失败了,总是在别人身上找理由;成功了,则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从今往后,凡事从内开始,别人给你的错误只是提醒自己应该拥有正确的判断力。
之前我们在做会议的时候,从第一场开始,每次都是在整场会议结束后,来开始重新复盘解剖整个流程,看看哪些地方出了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点,在下一次的会议中,咱们就会提前做准备,调整上一次的方案,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回忆下,小时候父母教育我的过程,只要在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会问为什么犯错误,犯了什么错误,哪个地方不对,下一次要怎么样改变。问的这些为什么,就是解释的细节,自己不懂解剖自己,只能通过别人引导式解剖自己。而最后问的要怎么要改进,或是下次要如何做,这就是重新组装的过程。
现在我们常用的词语就是复盘,复盘不是只看到错误的地方,还是看自己做过事情的整个流程。比如说如何做到的,为什么没有做到,中间的区别在哪里?然后一二三四的列举几条出来,通过这些细节的重新过度,来找到问题点,下一次进一步改进。
医生是这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这世界上最优秀的销售人员。古代就开始倡导四步诊断法:望、闻、问、切。直到今天,这四步诊疗法依旧实用,并且延伸到各行各业。
去到医院,医生不是先给你开药,而是先看你的神情,然后问你是哪个地方不舒服,再告诉你需要怎么做,最后才是给你方案,再告诉你需要注意什么。解剖自己也是这样,从思想上开始总结,然后从行为上开始校正,最后把可行的方案留存大脑,下一次按正确的指令执行。
爱思考的人,总是先成熟。
一个人思想上的成熟,与身体上的成熟并非同步。有些人,12岁就可能会有别人20岁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可以提前思考,不断的在生活中磨练。有些人,四五十岁,还是停留在20岁的思想。因为,他们不喜欢思想,觉得安逸累松自在,这样也是生活。
学习力也是对自己思维解剖与组装的能力。
之前没有写说过什么拆解文章,拆解事项等这些词。上学时候,老师只会给你讲段落,给你讲标点符号用在哪里。也会给讲到,一篇文章里面有哪里情节,需要怎么分解。
在学习武术的时候也是,看到一个很酷的动作,自己怎么练就是不会。然后,经过教练的拆解,把看起来复杂的动作给拆解,好像就变得简单易学。自学的时候学很久,都还不标准,拆解后,轻而易举的就做到了。
写作也是一样,讲书也是一样,生活和工作皆也是如此。如果一篇文章,你没有拆解逻辑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复杂。但当你会拆解背后写作逻辑的时候,你会发现,每种文章都有它的逻辑。
有些人看到别人做一个赚钱项目,他可以很快就复制,是因为他聪明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学会了解剖项目。
项目能赚钱,是靠什么赚钱,主要的核心是什么,别人看重这个项目的哪些优势,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买单,这个项目主要针对哪些人群,这个项目优势和劣势全部分析出来,把这个项目需要的人、事、物、资源全部统计,然后重新组装,就成为了自己的项目。
做模具的人日子明白,一个模具一旦做好,可以用来重复的生产产品。用一个比喻,解剖,就是寻找零配件的过程,组装,就是将各配件放在恰当的位置。
每一次升级,都是解剖后发现BUG,然后进行重新替换配件的过程。
成熟,就是不断解剖自己,然后再组装自己。
原文:轻腾创者,真菌克星微商圈创始人,爱好文字,忠于原文创作,80后互联网创业者。喜欢的朋友别忘记分享给你的好友,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长,在有深度的互联网里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