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内容质量不变。
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交通和用户。我认为我们不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回顾一下我们的初衷。《新周刊》杂志社长孙波认为,内容应该以价值观为指导。20多年来,《新周刊》通过策划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并通过高度总结和浓缩生活和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呈现给读者。这是《新周刊》的初衷,不能失去这一传统。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赵文也表示,《经济观察报》在过去18年中通过基于价值观的内容推动了业务进展。读者喜欢阅读《经济观察报》深入报道的原因是他们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判断能力、规划能力和主题设置能力。赵文说,无论如何转型,我们都应该加强这些能力,在传统媒体整合过程中,你能否通过高质量的内容连接用户,通过真实的大数据了解你的用户群,从而为用户带来更有价值的内容,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保持你最初的想法,内容推动者需要冥想。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马建东认为,无论是哪种模式还是哪个时代,内容的质量都决定了一切,这是所有媒体人都应该坚持的。控制内容质量不仅是媒体人的初衷,也是我们未来生存的根本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边界正在融化,非媒体机构也在做新闻机构所做的事情。然而,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初衷都不能改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义金认为,媒体不能放弃高质量内容制作的核心,否则媒体转型不是转型,而是生产或职业转型。
精准到达用户才算成功转型。
如今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着阅读方式、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变化,要求在创新中追求传播到达率。
《中国新闻周刊》于2009年开始成为客户,但五年后,他们不再迷信客户。《中国新闻周刊》副总裁兼副主编王晨波表示,单一媒体作为客户无法获得更多用户。他们更加关注现有的各种分销平台。王晨波说,连接用户的能力不超过两种,一种是内容制作能力,另一种是分销能力。在内容制作方面,王晨波认为,一个好的记者需要专注于写文章,制作读者喜爱的作品,以便媒体能够更好地连接读者。在分销渠道方面,不一定要有客户端。只有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准确到达用户,才能成功转型。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让许多传统媒体清楚地看到他们的用户是谁在哪里,他们的习惯是什么,这也为媒体内容的制作和分发以及与用户的连接提供了便利。
孙波认为用户可以操作事实证明,我们的传统媒体没有操作用户和操作用户的概念,但在金融媒体时代,我们应该通过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来对待我们的用户。因为当用户看到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高质量内容时,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声誉和渠道更好地分发传统媒体的高质量内容。
目前《新周刊》对自己用户的画像非常清晰,也就是18-25岁思维最活跃的用户,目标是成为这些人的意见供应商。从最初的大水漫灌全网分布到后来的用户分层适配分布,越来越清晰的用户画像更有利于准确连接用户,从而有可能实现实现。
对于《经济观察报》等金融媒体来说,用户肖像越清晰,内容推送和用户连接就越准确。通过持续的反馈和在线和离线互动,《经济观察报》的用户形象是:30-40岁,大多数男性,大多位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喜欢阅读长篇文章。赵文说,此时,有了运营新媒体和运营粉丝的概念。尽可能做更垂直、准确、面对特定群体的内容,努力使用户和客户之间的匹配程度接近,从而找到业务合作的可能性。
在过去的两年里,读者出版集团也对用户进行了分层,并对不同媒体形式的用户进行了定位。传统的纸质版《读者》更多的是40岁以上的读者。他们是读者的铁粉。因此,马建东表示,该集团经受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读者38年不变,即坚持中国灵魂鸡汤的真实性。对于年轻读者来说,读者出版集团通过校园出版物为从儿童到高中的读者提供内容,让他们了解汉语的美和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通过新媒体公司,以最新的方式向年轻人展示读者的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这方面,范一金认为,媒体必须对用户进行肖像、数据分析和操作。与读者出版集团一样,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匹配不同的特定用户进行匹配,从而连接用户,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