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主页 | 加入我们

服务电话

0756-6953188

珠海市轻腾聚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聚点客引流系统团队

引流获客

___

 精心打磨的全网引流获客技术,互联网客流缔造绝活

五大核心系统

《截流猎客系统》《流量商战系统》《全网获客系统》

《短视频SEO智排系统》《全网在线成交系统》

阅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引流获客

知网为什么能卖这么贵?
来源: | 作者:富哥 | 发布时间: 1025天前 | 240 次浏览 | 分享到:



1、高校每年都在抱怨涨价。

知网,再一次让舆论哗然。

4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一封内部邮件在网上流传。邮件称,2021年,中国科学院集团订购知网数据库总成本达到1000万。2022年,续约费用仍然接近1000万。因为费用太高,中国科学院负担不起,被迫停用知网。

网传中科院通知,图源:网络。

同日,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消息属实。不过,知网随后回应说消息不真实。

4月19日,知网官方发布文件称,202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调整了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数据库采购模式,从统一的集中采购模式向需求机构联合采购模式转变。经过友好协商,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调整正在有序推进。各医院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完成团体工作,签署协议,并于2022年推出服务。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知网引发争议是事实,而且这已经不是知网第一次因收费问题引起舆论关注。

2021年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9岁退休教授赵德新发现,知网未经授权将160多篇学术文献上架,作者甚至不得不为下载的文献付费,愤怒的老人将知网告上法庭。最终,知网被判赔偿赵德馨70多万元。

诉讼发生后,知网表示,作者服务平台已于2019年开通,所有作者实名注册后,可无限期免费使用自己的作品。

虽然论文作者没有报酬,但《知网》为个人用户支付了大部分文件。根据《知网》《计费标准表》,常规数字出版期刊全文和会议论文的下载费为每页0.5元。硕士论文的下载价格为7.5元,博士论文的下载价格为9.5元。这也是降低论文下载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前的博士论文是25元,硕士论文是15元。

图源:知网。

《知网》收费的项目不仅仅是在论文领域。如果你想下载参考书的内容、专利、科技成果等,你需要付费,比如年鉴、统计年鉴、字典和词典。即使是学术图片也要付2元一张。

上述收费价格是针对个人用户的。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或教师,你不需要花钱在学校下载很多知网文件。这是因为高校已经从知网购买了数据库,而采购通常每年进行一次。

图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价值星球(ID:valueplanet)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络与知网相关的中标结果。2022年,清华大学续费188.03万元;武汉理工大学为127.85万元。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的采购价格甚至高达294万元。

可以发现,不同的学院和大学有不同的更新费用。但同样,价格每年都在上涨。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2019年采购费用从44.5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65.45万元,四年增长近50%;中南大学从135.5万元增加到150万元,增长约10.7%;武汉理工大学从115万元增加到127万元,增长约10.4%。

许多高校也公开抱怨这种价格上涨。2016年3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价格上涨过高,图书馆目前正在全力协商。截至2016年3月31日,上一年度合同期满后,知网数据库可能会随时中断北大的访问服务。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1月1日起,我校师生暂停访问知网系列数据库,因为与知网的数据库续签价格和使用方式不一致。

此后,太原理工大学也转向了知网的竞争对手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和Vip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根据今年的中标结果,万方的中标价格为20万元,Vip的中标价格仅为8万元。相比之下,《知网》在中标名单上的报价高达60万元。

2、海量资源竞争对其项背难望。

所以,知网为什么能卖这么贵?最直接的原因是知网拥有大量的学术资源。

官网显示,知网已收录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10320种,文献总数超过6000万篇,其中学术期刊8439种,核心期刊1978种,收录率达99%。其他平台在查重和文献参考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知网并非没有竞争对手。根据万方官网显示,数据库包含8400多种期刊,其中包括3300多种核心期刊;根据VIP官网显示,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共有1.5万多种期刊,期刊总数超过3800万种。在论文数据库方面,知网的竞争对手万方和VIP显然无法撼动知网的地位。

知网表示,目前海外机构用户1600余人,分布在6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机构用户3.2万余人。核心用户涵盖重要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智库、企业、医院和公共图书馆。2021年,知网个人读者超过2亿,日均访问量超过1600万,全文下载量超过23.3亿。

知网能够获得目前的市场地位,与知网的历史有关。

现在我们熟悉的知网其实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最早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一部分(Chinanationalknonongeinenfrastructure,CNKI)。

1995年,《知网》《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正式立项,并于1996年1月30日取出成品。

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次年6月,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发起,中国期刊网开始推出服务,这是今天知网的前身。

因为它专注于知识共享,所以它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带来了便利。因此,国家将其列入火炬计划。除了大量高校无私贡献学术资源外,还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等部委的支持。

2001年,随着网络带宽的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CNKI在各个城市建立了数据交换中心,建立了两个中心站点。CNKI已经从CD移动到网络。

到2003年,中国期刊网发展成为集期刊、报纸、博士论文、会议论文、书籍、年鉴、多媒体教育教材为一体的知识服务网站。也就是说,今年,中国期刊网更名为中国知网。

目前,《知网》不仅拥有大量的中国文献,还拥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顶尖大学的数据库,以及美国、韩国、法国等国的科技数据库,已成为国际知识资源平台。但是如果你想共享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它自然是昂贵的。

3、独家版权垄断疑云。

可以说,知网集万千宠物于一身,是国家实力造就了知网,社会各界无私支持知网。现实是知网把基础知识工程变成了一个盈利的工具。

仅2020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毛利率高达53.93%;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进一步增长至12.89亿元,毛利率为53.35%。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处于中游水平,但毛利率最高。

图源:同方股份年报。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05年以来,同方知网的毛利率从未低于50%,最高甚至超过70%。据《价值星球》统计,2021年,同方知网毛利率超过85%的A股上市公司可见一斑。

在商业和商业方面,面对大量的访问和各种维护费用,知网需要覆盖运营成本,知识用户适当支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以中国知识基础工程为名,忽视文学作者的版权,向学术机构收取巨额续费,每年提高价格,这显然违背了知识共享的初衷。

事实上,舆论对知网的抱怨不仅仅是收费模式,很多网友认为知网的行为可能涉及垄断。

网友对知网行为吐槽,图源:微博截图。

上海一位大学教师告诉《价值星球》,在中国主要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知网》拥有最多的文献,因此大多数大学在检查论文副本时首先使用《知网》。此外,无论是学生的毕业论文还是教授的学术研究,在评估影响力时,他们都会参考《知网》上的下载量和参考次数。如果他们想对自己的学术研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他们需要将版权移交给《知网》。《知网》还拥有一些重要文件的独家版权。对于《知网》来说,这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性循环。

《知网》的独家版权是否涉及垄断可能需要非常严格的论证和法律定义。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处理阿里巴巴和美团垄断案件方面的经验,通常只有在核实和确认知网涉嫌重大违法行为后,才会正式立案。立案后的执法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定义知网的相关市场范围、确定是否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确定是否构成滥用,通常需要很长时间。

然而,与学术期刊版权类似的例子是,去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责令腾讯解除网络音乐的独家版权。

4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回复媒体网上留言时表示,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关注知网涉嫌垄断问题。

事实上,无论知网是否涉嫌垄断,作为一个承担着知识共享和学术研究重担的机构,知网应该更负责任,而不是把知识支付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